解析与应用,DB12/T 539-2014 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DB12/T 539-2014 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为我国生猪养殖提供了科学指导,详细阐述了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的技术规范,包括场地选择、发酵床设计、材料选择、建设流程等,该规范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生猪养殖逐渐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传统生猪养殖模式在环境污染、疫病传播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推动生猪养殖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我国颁布了DB12/T 539-2014《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范,并探讨其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
DB12/T 539-2014《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概述
DB12/T 539-2014是我国首个针对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的行业标准,该规范对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旨在推动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
建设选址:规范要求养殖场应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并远离居民区、学校等人员密集区域,确保养殖场环境安全。
-
场地规划:养殖场应合理布局,包括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饲料仓库、粪污处理区等,各区域应明确划分,确保养殖场内各项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
发酵床设计:发酵床是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的关键设施,规范要求发酵床应采用透气、透水性好的材料,如稻壳、锯末等,发酵床厚度应控制在20-30厘米,以便于微生物的繁殖和发酵。
-
养殖密度:规范要求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的养殖密度应根据养殖品种、生长阶段和发酵床材料等因素合理确定,确保养殖场内通风、采光和排水良好。
-
粪污处理:规范要求养殖场应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多种方式对粪污进行处理,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
疫病防控:规范要求养殖场应加强疫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消毒、免疫接种、隔离观察等,确保生猪健康成长。
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的应用
-
提高养殖效益:发酵床生态养殖场通过优化养殖环境,降低疫病发生率,提高生猪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
减少环境污染:发酵床生态养殖场通过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方式对粪污进行处理,减少养殖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养殖成本。
-
提升品牌形象:采用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的养殖场,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绿色、生态、安全猪肉的需求,提升产品品牌形象。
DB12/T 539-2014《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为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养殖场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建设,积极推广和应用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为我国畜牧业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