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白猪,地方特色猪种的保护与传承之路
《DB31/T 21-2010 浦东白猪》为浦东白猪这一地方特色猪种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标准,旨在规范浦东白猪的养殖、繁殖与品种保护,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
在我国辽阔的农耕大地上,猪作为家畜中的重要一员,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浦东白猪,作为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猪种,其历史源远流长,品质卓越,深受消费者青睐,针对这一特色猪种,我国制定了DB31/T 21-2010标准,旨在规范浦东白猪的品种选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以促进浦东白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围绕DB31/T 21-2010标准,对浦东白猪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浦东白猪的起源与特点
浦东白猪起源于我国上海市浦东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浦东白猪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时期,经过长时间的选育和改良,浦东白猪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品种特征。
外观特征
浦东白猪体型适中,头型清秀,耳大下垂,背腰平直,四肢结实,尾形圆长,毛色洁白,皮肤粉红,肉质细嫩,脂肪分布均匀。
生长发育
浦东白猪生长发育迅速,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
繁殖性能
浦东白猪繁殖力较高,年产仔数可达12-15头,成活率在90%以上。
DB31/T 21-2010标准的内容与意义
DB31/T 21-2010标准是针对浦东白猪这一特色猪种制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品种选育
规范浦东白猪的选育程序,确保品种的优良特性得以传承。
饲养管理
指导养殖户科学饲养浦东白猪,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疫病防治
明确浦东白猪的疫病防治措施,确保猪群健康。
产品质量
规范浦东白猪产品的质量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
DB31/T 21-2010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具有以下意义:
保障品种纯正性
防止品种退化,确保浦东白猪的优良特性得以传承。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浦东白猪的市场竞争力。
保障消费者权益
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浦东白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浦东白猪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
浦东白猪作为我国的地方特色猪种,具有独特的品种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承过程中,要注重品种保护、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确保浦东白猪的优良特性得以延续。
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要注重科技创新,推动浦东白猪产业的转型升级,具体措施包括:
- 加强育种技术研究,提高浦东白猪的生产性能。
-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降低环境污染。
- 拓展市场渠道,提高浦东白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 加强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DB31/T 21-2010标准的实施为浦东白猪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努力,推动浦东白猪产业迈向更高水平,为我国养猪业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