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37/T 1653-2024,食用菌袋(瓶)栽测产新标准实施指南
《DB37/T 1653-2024标准解读》深入解析了食用菌袋(瓶)栽通用测产方法的应用与实施,本文详细阐述了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测产方法、数据记录与处理等,旨在提升食用菌产业测产效率与准确性。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兴起,袋(瓶)式栽培技术以其高效、便捷、易于管理的优势,已成为广泛采用的种植模式,为了规范食用菌产量测定,提升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我国正式颁布了DB37/T 1653-2024《食用菌袋(瓶)栽通用测产方法》标准,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实施策略。
标准背景
袋(瓶)栽技术在我国的普及,为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由于缺乏统一的测产标准,各地在产量测定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影响了市场流通,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DB37/T 1653-2024标准,旨在规范食用菌袋(瓶)栽的测产方法,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标准化水平。
适用范围
DB37/T 1653-2024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食用菌袋(瓶)栽的产量测定,包括香菇、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常见食用菌品种。
测产方法
- 抽样方法:从同一批次食用菌袋(瓶)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样本数量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称重法:对抽取的样本进行清洗、去杂后称重,计算平均重量。
- 测量法:根据食用菌的形态等特征,测量样本的长度、直径等参数,结合相关公式计算产量。
测产结果计算
- 单袋(瓶)产量:单袋(瓶)产量=平均重量/样本数量。
- 总产量:总产量=单袋(瓶)产量×袋(瓶)数量。
数据处理与报告
测产结果需准确记录,并按照规定格式填写测产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测产日期、地点、品种、样本数量、测产方法、产量计算过程、结果等。
标准实施与推广
加强宣传培训
各级部门、行业协会应加大标准宣传力度,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对标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完善检测体系
建立健全食用菌测产检测体系,确保测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强化执法
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测产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推广先进技术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食用菌测产技术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测产方法。
DB37/T 1653-2024《食用菌袋(瓶)栽通用测产方法》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测产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各级部门和企业应高度重视标准实施,共同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