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解读及DB15/T 3935-2025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935-2025 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指导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治,通过解读规程,提供科学防控方法,保障山地苹果产业健康发展,规程涵盖病虫害识别、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估等,助力果农提高产量与品质。

随着我国山地苹果产业的迅猛发展,山地苹果病虫害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还严重威胁着山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国特制定了《DB15/T 3935-2025 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控中的实际应用。

《DB15/T 3935-2025 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控的技术规范,旨在引导山地苹果种植者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确保山地苹果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该规程涵盖了以下五个方面:

  1. 山地苹果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原则
  2. 山地苹果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
  3. 山地苹果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4. 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治药剂的选择与使用
  5. 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评价

山地苹果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原则

发生规律

山地苹果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规程,山地苹果病虫害主要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病害主要包括苹果炭疽病、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等;虫害则包括苹果红蜘蛛、桃小食心虫、卷叶蛾等。

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2. 因地制宜,科学用药:根据山地苹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科学用药,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山地苹果质量安全。
  3.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山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山地苹果园应与作物进行轮作,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山地苹果的抗病能力。
  3. 清除病虫害源:及时清除病残枝、落叶、杂草等,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生物防治

  1. 利用天敌昆虫:利用蜂、捕食性昆虫等天敌昆虫,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释放生物制剂:释放昆虫、细菌等生物制剂,降低病虫害的密度。

物理防治

  1. 物理杀虫:利用能、红外线等物理方法,杀灭病虫害。
  2. 农业防治器械:利用农业防治器械,如诱虫灯、粘虫板等,降低病虫害的密度。

化学防治

  1. 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选择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
  2. 合理用药:按照农药使用说明,科学用药,避免农药残留。

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

  1. 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评估防治效果。
  2. 调查防治效果: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密度、病情指数等指标,调查防治效果。
  3. 比较防治成本:比较不同防治方法的成本,选择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DB15/T 3935-2025 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为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中的各项技术,提高山地苹果病虫害防控效果,保障山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