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910-2022鲟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病诊断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13
《DB51/T 2910-2022》为鲟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病诊断技术规程,详细介绍了鲟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分离、鉴定、检测等环节,旨在提高鲟鱼病害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鲟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病(以下简称“鲟鱼志贺菌病”)作为一种对鲟鱼养殖业造成重大影响的细菌性疾病,为确保我国鲟鱼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DB51/T 2910-2022《鲟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病诊断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我国鲟鱼养殖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1/T 2910-2022鲟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病诊断技术规程深度解读,DB51/T 2910-2022鲟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病诊断技术规程深度解读,2022,技术规程,第1张

DB51/T 2910-2022《鲟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病诊断技术规程》明确了鲟鱼志贺菌病的诊断方法、检测步骤以及结果判定等内容,适用于鲟鱼养殖过程中的疾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防控等方面。

诊断方法

直接镜检法

  1. 采集病鱼的病变组织、体液等样本,进行涂片和染色。
  2. 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形态不一的杆菌,可初步判定为鲟鱼志贺菌。

生化鉴定法

  1. 采集病鱼的病变组织、体液等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2. 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等。
  3. 结合生化试验结果和细菌形态特征,可确定病原菌为鲟鱼志贺菌。

PCR检测法

  1. 采集病鱼的病变组织、体液等样本,提取DNA。
  2. 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3. 观察扩增产物,若出现预期的条带,可判定为鲟鱼志贺菌感染。

检测步骤

样本采集

  1. 采集病鱼的病变组织、体液等样本。
  2. 确保样本新鲜,避免污染。

样本处理

  1. 对样本进行涂片、染色,进行直接镜检。
  2. 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生化试验。
  3. 提取DNA,进行PCR检测。

结果判定

直接镜检

发现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形态不一的杆菌,可初步判定为鲟鱼志贺菌。

生化鉴定

根据生化试验结果,结合细菌形态特征,可确定病原菌为鲟鱼志贺菌。

PCR检测

出现预期的条带,可判定为鲟鱼志贺菌感染。

DB51/T 2910-2022《鲟鱼类志贺邻单胞菌病诊断技术规程》为我国鲟鱼养殖从业者提供了规范的诊断方法,通过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鲟鱼志贺菌病的诊断准确率,为我国鲟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规程的实施还有助于提高我国鲟鱼养殖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鲟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02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