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338-2024,沙地燕麦栽培新规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DB15/T 3338-2024 饲用燕麦沙地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规范沙地饲用燕麦栽培技术,促进沙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沙地利用效率,保障饲用燕麦产量和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兴起,农业产业亦不断迈向更高层次,沙地,这一独特的土地类型,其开发和利用对于优化生态环境、确保粮食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燕麦,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适应力强的饲料作物,在沙地种植展现出无限的应用潜力,新近发布的DB15/T 3338-2024《饲用燕麦沙地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沙地燕麦种植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助力沙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B15/T 3338-2024《饲用燕麦沙地栽培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饲用燕麦在沙地种植的技术规范,涵盖了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关键环节,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北方沙地区域,旨在提升燕麦的产量与品质,推动沙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品种选择
鉴于沙地生态环境的独特性,选择适宜的燕麦品种至关重要,DB15/T 3338-2024规程推荐以下品种:
- 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中燕3号”、“蒙燕2号”等;
- 具有良好适应性,能在沙地环境中茁壮成长的品种,如“新燕麦1号”、“沙燕麦1号”等。
播种技术
- 播种时间:燕麦播种多在春季,沙地地区以3月中下旬为最佳;
- 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5-2.0公斤;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30-40厘米,株距10-15厘米。
施肥技术
- 基肥:播种前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30-40公斤;
- 追肥:燕麦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
灌溉技术
- 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或滴灌,确保土壤水分充足;
- 灌溉时间:燕麦生长期间,根据土壤水分状况,适时灌溉,一般每7-10天灌溉一次。
病虫害防治
- 病害:燕麦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等,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病害发生;
- 虫害:燕麦虫害主要有蚜虫、麦蛾等,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技术
- 收获时间:燕麦成熟后,及时收获,避免雨季影响;
- 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保证燕麦籽粒饱满。
DB15/T 3338-2024《饲用燕麦沙地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沙地燕麦种植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提升燕麦产量和品质,推动沙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栽培技术方案,以实现沙地燕麦种植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