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632-2018标准下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实践探索
《DB36/T 632-2018 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旨在详细解读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结合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绿茶生产技术指导,该书涵盖了绿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环节,旨在提高绿茶品质,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绿茶作为我国茶叶市场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其品质与生产技术备受瞩目,在此背景下,DB36/T 632-2018《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作为一部专门针对上犹绿茶生产的行业标准,对于提升绿茶品质、规范生产流程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DB36/T 632-2018规程概述
DB36/T 632-2018《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规范上犹绿茶的生产、加工与销售,该规程详细规定了上犹绿茶在原料要求、种植技术、加工工艺、质量标准、包装标识、运输与储存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解读
原料要求
DB36/T 632-2018明确指出,上犹绿茶的原料应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茶树品种,如龙井、碧螺春等,茶树生长环境需具备肥沃的土壤、良好的排水条件,且pH值应维持在4.5-6.5之间。
种植技术
规程对茶树的种植密度、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具体包括:茶树种植密度控制在每亩1500-2000株,修剪时保持树形美观,修剪高度在20-30厘米;施肥应根据茶树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合理施用;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加工工艺
规程对上犹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采摘、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复火等环节,具体要求如下:采摘标准为嫩芽和一芽一叶;杀青温度控制在120-140℃;揉捻时间根据茶叶品种和形状而定;干燥温度控制在50-60℃;复火温度控制在80-90℃。
质量要求
规程对上犹绿茶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净度等方面,具体要求如下:外观要求茶叶条索紧结、色泽翠绿;香气要求清香、持久;滋味要求鲜爽、回甘;汤色要求清澈、明亮;净度要求茶叶中无杂质。
包装标识、运输和储存
规程对上犹绿茶的包装标识、运输与储存提出了具体要求,包装材料应选用环保、无毒、无害的材质,标识应清晰、完整;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保持茶叶干燥;储存时应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潮湿、高温。
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绿茶品质
DB36/T 632-2018规程的制定,有助于提高上犹绿茶的品质,通过规范种植、加工、储存等环节,确保茶叶品质达到标准要求,提升消费者对上犹绿茶的认可度。
规范生产流程
规程的执行有助于规范上犹绿茶的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可根据规程要求优化生产设备,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保障消费者权益
规程的制定与执行,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通过查看包装标识,了解茶叶的生产过程,确保购买到优质的上犹绿茶。
DB36/T 632-2018《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对上犹绿茶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生产,提升绿茶品质,推动我国绿茶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