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527-2005,倒刺鲃养殖技术规范,引领食用鱼品质标准化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1
《DB51/T 527-2005 倒刺鲃养殖技术规范》旨在通过标准化养殖技术,提升倒刺鲃食用鱼品质,规范养殖流程,确保食品安全,推动我国水产品养殖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倒刺鲃凭借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为了保障倒刺鲃养殖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提升食用鱼品质,我国于2005年正式颁布了《DB51/T 527-2005 倒刺鲃养殖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范的核心内容,探讨其在提升食用鱼品质方面的显著作用。

DB51/T 527-2005,倒刺鲃养殖技术规范,引领食用鱼品质标准化新篇章,DB51/T 527-2005,倒刺鲃养殖技术规范,引领食用鱼品质标准化新篇章,2,技术规范,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51/T 527-2005 倒刺鲃养殖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倒刺鲃养殖的省级地方标准,旨在引导养殖户科学、规范地养殖倒刺鲃,提升食用鱼品质,该规范涵盖了养殖环境、苗种繁育、饲料投喂、病害防治、水质管理等多个方面。

规范主要内容

养殖环境

规范明确指出,倒刺鲃养殖应选择适宜的养殖区域,确保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养殖池塘需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以防止水质恶化,要合理规划养殖区域,避免过度开发。

苗种繁育

规范强调,倒刺鲃苗种繁育应选用优质亲本,确保苗种质量,在繁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温、溶解氧等环境因素,以提高繁殖成功率,规范还对苗种质量、运输和放养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

饲料投喂

规范指出,饲料是保证倒刺鲃健康生长的关键,养殖户应选用适合倒刺鲃的饲料,确保营养均衡,饲料投喂应根据鱼的生长阶段、水温、水质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投喂。

病害防治

规范强调,病害防治是保障倒刺鲃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养殖户应加强病害监测,发现病害及时治疗,规范还对病害防治药物的使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减少药物残留。

水质管理

规范要求,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稳定,养殖户应根据水质变化,调整养殖策略,如增氧、换水等,规范还对水质净化设备的使用提出了要求。

规范作用

提高食用鱼品质

《DB51/T 527-2005 倒刺鲃养殖技术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倒刺鲃养殖的规范化水平,从而提升食用鱼品质,规范要求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倒刺鲃的生长发育和品质。

促进产业发展

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倒刺鲃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规范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吸引更多养殖户投身于倒刺鲃养殖产业。

保障消费者权益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符合规范要求的倒刺鲃,确保食用安全。

《DB51/T 527-2005 倒刺鲃养殖技术规范》在提升食用鱼品质、促进产业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相信该规范将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