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710-2013标准深度解析,绿色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应用指导
《DB36/T 710-2013标准解读》详细解析了绿色食品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技术规程,旨在指导养殖户科学防治病害,确保绿色食品品质,规程涵盖病害识别、防治措施及应用,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食品安全与绿色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淡水鱼,作为我国水产品中的佼佼者,其养殖业的稳健发展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满足市场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制定的DB36/T 710-2013《绿色食品 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技术规程》标准,作为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领域的权威规范,对于规范养殖行为、提升养殖效益、维护消费者健康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旨在对DB36/T 710-2013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DB36/T 710-2013《绿色食品 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技术规程》是我国发布的首个针对绿色食品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的技术规程,自2013年发布实施以来,为我国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指导,该标准明确了绿色食品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及操作规范,旨在提升病害防治水平,确保消费者健康。
基本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应将预防置于首位,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 绿色环保,维护生态平衡:病害防治应强调绿色环保,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 科学合理,规范操作:病害防治应遵循科学原理,合理选择防治方法,规范操作流程。
技术要求
- 养殖环境:保持养殖水质清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防止水质恶化。
- 饲料管理:选用优质饲料,合理搭配营养,增强鱼体免疫力。
- 病害监测: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 药物防治:合理使用抗生素、消毒剂等药物,严格控制药物残留。
-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鱼类天敌等生物方法,降低病害发生。
操作规范
- 病害诊断:根据鱼体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病害诊断。
- 防治措施:根据病害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 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病害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标准应用与推广
- 提升养殖技术水平:DB36/T 710-2013标准为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 保障食品安全:通过规范养殖行为,降低病害发生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
- 促进产业发展:绿色食品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提高淡水鱼养殖业的整体效益。
- 推动绿色发展:绿色食品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淡水鱼养殖业的绿色发展。
DB36/T 710-2013《绿色食品 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技术规程》在规范淡水鱼养殖病害防治、提高养殖效益、保障消费者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淡水鱼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