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882-2015饲料混毒法解析,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检测技术规范详解
本文深入探讨了DB36/T 882-2015规范,详细介绍了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检测技术中的饲料混毒法,该方法通过饲料添加药剂,评估害虫对药物的敏感性,为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这不仅影响农药的使用效果,还可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我国于2015年正式发布了DB36/T 882-2015《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检测技术规范-饲料混毒法》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6/T 882-2015标准概述
DB36/T 882-2015标准详细规定了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检测的技术要求、方法步骤、结果判定等内容,适用于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检测,为我国水稻生产中农药抗药性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饲料混毒法检测技术
原理
饲料混毒法检测技术通过将农药与饲料混合,观察害虫对混合饲料的摄取情况,以此判断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是国内外常用的抗药性检测方法之一。
检测步骤
- 选择农药:根据水稻二化螟的抗药性监测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药品种。
- 配制饲料:将农药与饲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
-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未添加农药的饲料,实验组使用添加农药的饲料。
- 投放害虫: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饲料分别放入培养皿中,投放水稻二化螟幼虫。
- 观察记录:在特定时间内观察害虫对饲料的摄取情况,记录害虫的死亡率和存活率。
- 结果判定:根据实验结果,判定水稻二化螟对农药的抗药性。
结果判定标准
- 低抗性:害虫对农药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 中抗性:害虫对农药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当。
- 高抗性:害虫对农药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
DB36/T 882-2015标准的应用与意义
应用
DB36/T 882-2015标准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农药抗药性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该标准,相关从业者可以准确了解水稻二化螟的抗药状况,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意义
- 提高农药使用效果:通过监测害虫抗药性,合理调整农药使用策略,提高农药使用效果。
-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农药残留,降低农产品中毒风险。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B36/T 882-2015《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检测技术规范-饲料混毒法》标准为我国水稻生产中农药抗药性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该标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提高农药使用效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从业者应充分了解和掌握该标准,为我国水稻生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