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273-2014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规范深度解析与实际应用

团体标准 603
《DB21/T 2273-2014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规范》解读与应用,旨在指导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规范修复流程,提高修复效果,本规范从编制原则、内容、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我国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峻,其中土壤污染问题尤为引人关注,为了有效治理污染土壤,保障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我国于2014年正式颁布了《DB21/T 2273-2014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旨在对《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DB21/T 2273-2014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规范深度解析与实际应用,DB21/T 2273-2014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规范深度解析与实际应用,规范解读,环境监测,风险评估,第1张

《DB21/T 2273-2014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规范》解读

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的编制,涵盖了土壤污染治理、土壤修复、土壤环境风险评估等关键环节。

编制原则

  1. 科学性:依据土壤污染状况、修复目标、修复技术等因素,科学制定修复方案。
  2. 可行性:确保修复方案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具备可行性。
  3. 经济性:在确保修复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修复成本。
  4. 环保性:采用环保技术,减少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编制流程

  1.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全面了解土壤污染源、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等,为修复方案提供依据。
  2. 修复目标与修复范围:明确修复目标,确定修复范围。
  3. 修复技术选择:根据土壤污染状况、修复目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
  4. 修复工程方案:详细描述修复工程实施步骤、施工方法、施工时间等。
  5. 环境监测与效果评估: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6. 环境风险防控: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确保修复过程中环境安全。

《规范》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规范修复方案编制流程,提高修复效果

《规范》明确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的编制流程,有助于提高修复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升修复效果。

保障生态环境和健康

通过规范修复方案编制,可以有效降低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促进土壤资源化利用

规范修复方案编制,有助于推动污染土壤的治理与利用,实现土壤资源化。

促进土壤修复产业发展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土壤修复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土壤修复技术水平。

《DB21/T 2273-2014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规范》为我国污染土壤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规范》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编制修复方案,为我国土壤修复事业贡献力量,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规范》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土壤修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事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