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621-2022 绿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研究
《DB21/T 3621-2022 绿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探讨,本文从规程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推动绿豆绿色生产,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益,规程强调了绿色生产理念,规范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对保障绿豆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生产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豆,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的农产品,其绿色生产技术的规范与实施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围绕《DB21/T 3621-2022 绿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DB21/T 3621-2022 绿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21/T 3621-2022 绿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是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绿豆的绿色生产流程,提升绿豆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并推动绿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规程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 绿豆生产环境:明确绿豆生产地的土壤、水源、大气等环境条件,确保绿豆生长环境的绿色与安全。
- 绿豆品种选择:推荐适宜当地种植的绿豆品种,强调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和优质性。
- 绿豆种植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 绿豆采收与加工:规定绿豆的采收时间、方法及加工工艺,保障绿豆产品的品质。
- 绿豆产品质量:明确绿豆产品的质量指标,涵盖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
规程解读
-
绿豆生产环境:规程要求绿豆生产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应≥2%,pH值在6.5-7.5之间,同时水源、大气等环境指标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绿豆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绿豆品种,如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
-
绿豆种植技术:
- 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确保发芽率和出苗率,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预防病虫害。
-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根据土壤肥力、绿豆品种等因素合理调整施肥量。
- 灌溉:根据绿豆生长需求合理灌溉,避免水肥流失,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
绿豆采收与加工:绿豆采收时间一般在开花后40-50天,采用人工或机械采收,加工过程中确保产品的外观、口感和营养成分。
-
绿豆产品质量:绿豆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包括色泽、形状、口感、营养成分等。
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 提高绿豆生产效益:通过实施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提高绿豆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 保障消费者健康:确保绿豆产品无污染、无残留,保障消费者健康。
- 促进绿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有利于绿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绿豆产业的竞争力。
-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绿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为农产品的绿色生产提供借鉴,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
《DB21/T 3621-2022 绿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绿豆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绿豆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绿豆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