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758.6-2006 山药规范化种植与管理技术规程
《DB13/T 758.6-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规定了山药的规范化种植与管理技术,旨在确保山药生产过程中的无公害、高品质,规程涵盖了山药的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旨在提高山药产量与品质,保障中药材安全。
山药,作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不仅富含丰富的药用价值,更在营养价值上独树一帜,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山药种植的无公害技术规程——《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DB13/T 758.6-2006)应运而生,旨在规范山药的种植与管理,提升山药的品质与产量,确保民众用药安全,本文将围绕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DB13/T 758.6-2006规程进行深入解读。
种植技术
选地与整地
山药对土壤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适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顺畅、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依据DB13/T 758.6-2006规程,种植山药的地块需进行深度翻耕,翻耕深度应达到30cm以上,以利于山药根系的生长。
处理
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种薯是山药种植的关键,根据规程,处理过程包括晾晒、消毒、催芽等步骤,晾晒有助于降低种薯含水量,提高发芽率;消毒能够有效杀灭病原菌,减少病害发生;催芽则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成活率。
播种时间
山药播种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根据DB13/T 758.6-2006规程,播种深度为3-5cm,行距40-50cm,株距20-30cm。
田间管理
施肥
山药生长过程中,需适时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根据规程,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3000-5000kg;追肥则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分别在播种前、生长中期和收获前施用。
浇水
山药喜湿润环境,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根据规程,浇水次数应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来确定,一般每周浇水1-2次。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有利于山药生长,根据DB13/T 758.6-2006规程,中耕除草宜在播种后30天内进行,之后每隔20-30天进行一次。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山药常见的病害有晚疫病、霜霉病等,根据规程,病害防治应采取抗病品种选择、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在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虫害防治
山药常见的虫害有地下害虫、蚜虫等,根据规程,虫害防治可选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等,在害虫发生初期,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DB13/T 758.6-2006《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为山药的规范化种植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遵循规程,有助于提高山药的品质与产量,保障民众用药安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措施,推动山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