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790-2006 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提升刺参养殖效益之道

团体标准 603
《DB13/T 790-2006 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为提高刺参养殖效益提供了科学指导,规范了养殖流程,包括水质管理、苗种选择、饲料投喂等,旨在提升刺参养殖的产量与品质。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蓬勃兴起,刺参养殖业已成为沿海地区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刺参以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为了进一步提升刺参养殖的经济效益,规范刺参池塘养殖技术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深入解读《DB13/T 790-2006 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旨在为广大刺参养殖户提供实用的参考。

DB13/T 790-2006 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提升刺参养殖效益之道,DB13/T 790-2006 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提升刺参养殖效益之道,2,技术规范,养殖技术,第1张

《DB13/T 790-2006 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是我国刺参养殖业的重要技术标准,旨在指导刺参池塘养殖生产,提升刺参养殖的经济效益,该规范自2006年发布以来,广泛应用于我国沿海地区的刺参池塘养殖。

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刺参池塘选择与建设

  1. 选择适宜的养殖区域:应选择水质清澈、盐度适中、潮差适宜、交通便利、避风向的养殖区域。
  2. 池塘建设:池塘应呈长方形或椭圆形,水深保持在1.5-2.0米,底质以细沙或沙泥为宜,池塘面积以0.5-1.0公顷为宜。

刺参苗种选择与放养

  1. 选择优质刺参苗种:应选用健康、无病虫害、规格整齐的刺参苗种。
  2.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水质状况和刺参生长习性,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刺参养殖管理

  1.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盐等,确保水质符合刺参生长要求。
  2. 投喂管理:根据刺参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性,合理投喂,保证营养均衡。
  3. 病害防治:加强病害监测,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止病害发生。

刺参收获与加工

  1. 收获时间:刺参生长至2-3厘米时,即可进行收获。
  2. 加工方法:采用去内脏、去头、去足、去皮等方法进行加工,确保产品质量。

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的实施要点

  1. 建立健全刺参养殖技术档案,记录养殖过程,为后续养殖提供参考。
  2. 加强养殖人员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3. 严格执行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确保养殖过程规范化。
  4. 定期对刺参池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加强与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合作,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刺参养殖效益。

《DB13/T 790-2006 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为我国刺参养殖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该规范,可以降低刺参养殖风险,提高刺参养殖效益,推动我国刺参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希望广大刺参养殖户能够认真学习并借鉴,为我国刺参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