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728-2007幼鳝暂养技术规程解读,引领养殖技术新高度

团体标准 602
《DB34/T 728-2007 幼鳝暂养技术规程》深入剖析了幼鳝暂养的关键技术,为养殖行业树立了新标杆,规程详细阐述了暂养设施、水质管理、投喂技巧等关键环节,旨在提高幼鳝成活率,保障养殖效益。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兴起,鳝鱼养殖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提升幼鳝养殖的成活率,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DB34/T 728-2007 幼鳝暂养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探讨该规程的制定背景、技术核心要点以及在实际养殖中的应用情况。

DB34/T 728-2007幼鳝暂养技术规程解读,引领养殖技术新高度,DB34/T 728-2007幼鳝暂养技术规程解读,引领养殖技术新高度,2,技术规范,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制定背景

幼鳝养殖产业发展迅猛,市场需求旺盛

近年来,鳝鱼市场需求逐年攀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幼鳝养殖过程中成活率低、病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现有养殖技术缺乏规范,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幼鳝养殖技术尚不成熟,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各养殖户由于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养殖效果差异显著,进而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养殖技术规范发展

为了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各地制定和完善养殖技术规程。《DB34/T 728-2007 幼鳝暂养技术规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规程技术要点

幼鳝暂养设施

  1. 暂养池:选择长方形或圆形水池,面积不宜过大,以减少水交换量,池底铺设沙石,便于幼鳝栖息。
  2. 增氧设备:配备增氧设备,确保水中溶解氧充足。
  3. 水质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幼鳝暂养管理

  1. 进水:选用无污染、无病原体的水源,进水前进行消毒处理。
  2. 放养密度:根据暂养池面积、水质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3. 饲料投喂:选用优质饲料,按一定比例投喂,确保幼鳝生长需求。
  4. 水质管理: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稳定。
  5. 病害防治:发现病害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幼鳝暂养时间

根据幼鳝生长阶段,暂养时间一般为15-30天,暂养期间,密切关注幼鳝生长状况,适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

规程实际应用

提高幼鳝成活率

《DB34/T 728-2007 幼鳝暂养技术规程》的实施,使幼鳝成活率得到显著提高,据统计,实施规程的养殖户,幼鳝成活率可提高20%以上。

降低养殖成本

通过规范养殖技术,降低病害发生概率,减少药物投入,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规程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幼鳝养殖整体水平,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DB34/T 728-2007 幼鳝暂养技术规程》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深入解析该规程,有助于养殖户提高养殖技术,降低养殖风险,推动幼鳝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期待更多养殖技术规程的出台,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