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设施生产新标准DB61/T 1650-2023发布,助力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5
《DB61/T 1650-2023 羊肚菌设施生产技术规程》发布,为羊肚菌产业提供新标准,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公众对健康饮食理念的日益重视,以及羊肚菌市场需求持续攀升,我国羊肚菌产业近年来迎来了飞速发展,为了确保羊肚菌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正式出台了《DB61/T 1650-2023 羊肚菌设施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并探讨其对羊肚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远影响。

羊肚菌设施生产新标准DB61/T 1650-2023发布,助力产业升级,羊肚菌设施生产新标准DB61/T 1650-2023发布,助力产业升级,2,技术规程,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61/T 1650-2023 羊肚菌设施生产技术规程》由我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旨在规范羊肚菌设施生产技术,提升羊肚菌产量与品质,推动羊肚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产地选择与设施建设

规程明确指出,羊肚菌产地应选择生态环境优越、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的区域,设施建设需遵循以下原则:

  1. 设施结构:应选用保温、保湿、通风、光照性能优良的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
  2. 场地要求:场地需平整、排水良好,避免积水。
  3. 土壤要求:土壤应富含有机质,pH值保持在5.5-7.5之间。

菌种选择与接种

规程规定,羊肚菌菌种应选择品质优良、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接种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 菌种来源: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确保菌种质量。
  2. 接种时间:接种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菌种特性等因素确定。
  3. 接种方法:采用无菌操作,确保接种过程无菌。

栽培管理

规程对羊肚菌的栽培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1. 播种量:根据设施面积、菌种质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播种量。
  2. 温度控制:保持设施内温度在15-25℃之间,湿度在60%-80%之间。
  3. 光照管理:保持设施内光照充足,避免强光直射。
  4.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5.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采收与加工

规程对羊肚菌的采收与加工提出了以下要求:

  1. 采收时间:根据羊肚菌生长情况,适时采收。
  2. 采收方法:采用手工采收,避免损伤。
  3. 加工方法:采用低温加工,确保羊肚菌品质。

规程对羊肚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提高羊肚菌产量和品质

通过规范羊肚菌设施生产技术,有助于提高羊肚菌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保障消费者权益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羊肚菌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促进羊肚菌产业标准化

规程的发布有利于推动羊肚菌产业标准化,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推动羊肚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范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有助于羊肚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DB61/T 1650-2023 羊肚菌设施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对推动羊肚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积极贯彻落实该规程,共同推动羊肚菌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