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稻生产技术规程DB32/T 1385-2009深度解析与应用
《DB32/T 1385-2009 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稻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析了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稻的生产技术规程,介绍了其应用方法和优势,旨在提高稻米产量和秸秆资源利用率。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方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稻生产技术规程(DB32/T 1385-2009)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背景、内容及其应用,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规程背景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显著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耕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稻生产技术规程应运而生,该规程旨在提升稻田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稻作区,涵盖了稻、插秧稻等多种稻作方式。
技术要点
- 选育优良品种: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稻种,以提升产量和抗逆性。
- 麦秸秆全量还田:将麦秸秆切碎后直接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结构。
- 旋耕还田:使用旋耕机进行旋耕,确保麦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 稻谷种植:采用高效种植方式,简化农事操作,提高劳动效率。
- 水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 病虫害防治:结合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注意事项
- 选择适宜稻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稻种。
- 麦秸秆还田:将麦秸秆切碎,长度控制在10cm以内,有利于腐解。
- 旋耕深度:旋耕深度宜控制在15-20cm,确保麦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
- 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调整种植密度,确保每穴苗数适宜。
- 水肥管理:根据作物生长阶段,适时施肥,保持土壤肥力。
规程应用
- 提高产量: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稻生产技术规程有助于提升稻田土壤肥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从而提高稻谷产量。
- 改善土壤结构:麦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 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通过优化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 简化农事操作:稻谷种植简化了农事操作,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DB32/T 1385-2009 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稻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应加大规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农民对规程的认识和应用水平,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