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50.5-2009芦笋保鲜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32/T 450.5-2009 出口芦笋第5部分:保鲜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是一项针对出口芦笋保鲜技术的规程,本规程详细解析了芦笋保鲜的关键技术,包括预冷、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旨在提高芦笋出口品质和延长货架期。

芦笋,以其高营养价值、低脂肪、低热量的特性,成为了消费者餐桌上的绿色佳品,随着我国芦笋产业的迅猛发展,出口需求量逐年攀升,为了保障出口芦笋的品质与安全,我国特地制定了DB32/T 450.5-2009标准,其中第五部分专门针对出口芦笋的保鲜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规程,旨在为我国出口芦笋的保鲜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2/T 450.5-2009芦笋保鲜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DB32/T 450.5-2009芦笋保鲜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2,技术规程,消费者权益,第1张

DB32/T 450.5-2009标准概述

DB32/T 450.5-2009标准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出口芦笋保鲜技术的地方性标准,它详细规定了出口芦笋的保鲜方法、保鲜条件、保鲜期限、包装规范、运输及储存要求等关键内容,该标准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出口芦笋的品质和竞争力,还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DB32/T 450.5-2009标准主要内容

保鲜方法

  1. 低温保鲜:将芦笋存放在0-4℃的冷库中,维持低温环境,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延长芦笋的保鲜期。
  2. 气调保鲜:在0-4℃的冷库内,采用气调包装技术,降低氧气浓度,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进一步延长芦笋的保鲜期。
  3. 辐射保鲜:利用低剂量辐射技术,消灭芦笋表面的细菌和病毒,增强其保鲜效果。

保鲜条件

  1. 温度:芦笋的保鲜温度应严格控制在0-4℃之间。
  2. 湿度:芦笋的保鲜湿度应保持在90%-95%。
  3. 气体成分:在气调保鲜过程中,氧气浓度应控制在1%-5%,二氧化碳浓度应维持在5%-10%。

保鲜期限

芦笋的保鲜期限通常为15-20天,具体时长会根据芦笋的品种、保鲜方法及条件等因素有所不同。

包装要求

  1. 包装材料:芦笋的包装材料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密封性和保鲜性能。
  2. 包装规格:芦笋的包装规格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运输条件进行合理设计。

运输和储存要求

  1. 运输:芦笋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低温、通风、防震、防潮。
  2. 储存:芦笋储存时应放置在0-4℃的冷库中,确保低温、通风、防震、防潮。

DB32/T 450.5-2009标准应用

  1. 企业生产:芦笋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DB32/T 450.5-2009标准进行生产,确保出口芦笋的品质与安全。
  2. 检验检疫: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出口芦笋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其符合DB32/T 450.5-2009标准。
  3. 市场管理:市场管理部门应强化对出口芦笋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DB32/T 450.5-2009标准作为我国出口芦笋保鲜技术规程的核心依据,对于提升我国出口芦笋的品质和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芦笋生产企业、检验检疫部门及市场管理部门应携手合作,共同确保出口芦笋的品质与安全,为我国芦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