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22/T 3515-2023,玉米秸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技术规程及未来应用前景
《DB22/T 3515-2023 玉米秸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生产技术规程》解读了玉米秸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的生产技术,为饲料行业提供了标准化操作指南,该规程的应用有望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饲料需求量持续攀升,对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更高标准,玉米秸秆,作为我国农业领域的重要废弃物,资源丰富,蕴含着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近期发布的DB22/T 3515-2023《玉米秸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生产技术规程》,为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展望其在饲料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DB22/T 3515-2023《玉米秸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玉米秸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生产的技术规范,它详细阐述了玉米秸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的生产流程、工艺参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升玉米秸秆饲料的利用效率,推动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生产流程
规程对玉米秸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的生产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涵盖了原料预处理、菌种筛选与培养、发酵、干燥、粉碎、混合等关键环节,具体流程如下:
- 原料预处理: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浸泡、洗涤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部分水分,为后续发酵做好准备。
- 菌种筛选与培养:从土壤、植物根等环境中筛选出具有高效发酵能力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 发酵:将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与菌种混合,在适宜的温度、湿度、pH等条件下进行发酵,促进营养物质的转化。
- 干燥:对发酵后的饲料进行干燥处理,降低水分含量,便于储存和运输。
- 粉碎:将干燥后的饲料进行粉碎,提高其适口性,便于动物采食。
- 混合:根据动物营养需求,将粉碎后的饲料与饲料原料进行混合,形成符合动物营养需求的饲料产品。
工艺参数
规程对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规定,包括发酵温度、湿度、pH、发酵时间等,这些参数对发酵效果和饲料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质量控制
规程对玉米秸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的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原料质量、发酵过程控制、产品检测等,确保饲料品质符合国家标准。
应用前景
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
玉米秸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生产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降低饲料成本
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原料,成本相对较低,采用菌酶协同发酵技术生产的饲料具有成本优势,有助于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
改善动物营养
玉米秸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能够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提高动物生长性能。
促进环保产业
该技术有助于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DB22/T 3515-2023《玉米秸秆菌酶协同发酵饲料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饲料生产中,我们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该规程,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