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790-2014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DB36/T 790-2014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详细介绍了茶树菇的栽培技术,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配制、接种、发菌、出菇管理等环节,规程旨在提高茶树菇产量和品质,为茶树菇种植者提供科学指导。
茶树菇,亦称茶菇或茶花菇,是我国传统而珍贵的食用菌之一,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广受欢迎,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茶树菇的市场需求量亦逐年攀升,为了规范茶树菇的栽培技术,提升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颁布了《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DB36/T 790-201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茶树菇的栽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详解
选址与设施
- 场地选择:茶树菇的栽培基地应选在通风、透气、排水顺畅的区域,避免阳光直射,并确保周边无污染源,如工厂、化工厂等。
- 设施要求:栽培设施包括菇房、栽培架、喷水设备等,菇房需具备保温、保湿、通风功能,室内温度应维持在15-25℃,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
原料准备
- 菌种:选用优质的茶树菇菌种,确保菌种纯净且活力充沛。
- 培养基:以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为主要原料,辅以适量的石膏、磷酸二氢钾等,配制茶树菇培养基。
菌袋制作与接种
- 菌袋制作: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冷却,然后装入菌袋并扎紧袋口。
- 接种:将菌种均匀接种于菌袋内,接种量约为菌袋体积的1%-2%。
发菌与管理
- 发菌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 发菌时间:菌袋发菌时间约为20-30天,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即可进入出菇阶段。
出菇与管理
- 出菇温度: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
- 出菇时间:从菌袋转入出菇阶段至采收,时间约为10-15天。
- 管理措施:保持菇房温度、湿度和通风,适时喷水,防止菇体腐烂。
采收与加工
- 采收:以菇体饱满、色泽鲜亮、无病虫害为标准。
- 加工:对采收的茶树菇进行清洗、去杂、切片等处理,可制成干品、罐头、即食等。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的应用
- 提高茶树菇产量:通过严格执行DB36/T 790-2014规程,优化茶树菇栽培技术,从而提高产量。
- 提高茶树菇品质:规程中规定的栽培技术有助于提升茶树菇的品质,使其口感、色泽、营养成分等达到最佳状态。
- 保障茶树菇市场供应:规范茶树菇栽培技术,有助于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者需求。
- 促进茶树菇产业发展: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推动茶树菇产业的健康发展。
DB36/T 790-2014《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为茶树菇栽培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茶树菇的产量和品质,还能促进茶树菇产业的繁荣发展,我们期待广大茶树菇栽培者认真学习、应用该规程,为我国茶树菇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