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梅粉生产标准DBS61/0017-2018解读与质量控制要点
本标准解读了DBS61/0017-2018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针对酸梅粉的生产与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原料要求、生产过程、检验方法等,旨在提高酸梅粉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致力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在此背景下,DBS61/0017-2018《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酸梅粉》应运而生,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旨在帮助生产者和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酸梅粉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标准背景
酸梅粉作为一种传统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糕点、饮料等多种食品中,在酸梅粉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残留等问题,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DBS61/0017-2018《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酸梅粉》于2018年正式实施,旨在规范酸梅粉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青梅、乌梅或梅类果实为原料,经粉碎、筛分、干燥等工艺制成的酸梅粉。
技术要求
- 感官指标:酸梅粉应呈均匀的粉末状,色泽为淡至深棕色,无结块、霉变、异味等。
- 理化指标:酸梅粉的酸度(以柠檬酸计)应≥2.0%,水分含量应≤10%,总糖含量应≥40%,重金属(铅、镉、汞、砷)含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 微生物指标:酸梅粉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应符合GB 4789.2、GB 4789.3、GB 4789.15的规定。
生产加工要求
- 原料:酸梅果实应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符合GB 2763的规定。
- 加工工艺:酸梅粉的生产加工应符合GB 8954的规定,包括清洗、粉碎、筛分、干燥等环节。
- 包装:酸梅粉应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应密封、清洁、无破损。
运输和储存要求
- 运输:酸梅粉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受潮,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
- 储存:酸梅粉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处,避免高温、潮湿。
标准实施与监督
- 生产者应严格按照本标准要求生产酸梅粉,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酸梅粉生产企业的监管,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依法予以查处。
- 消费者应购买符合标准要求的酸梅粉,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DBS61/0017-2018《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酸梅粉》的实施,为酸梅粉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要求,有助于提高酸梅粉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生产者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