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粉条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解读——DB5115/T 53-2020标准剖析

团体标准 601
《DB5115/T 53-2020标准解读》详细阐述了筠连粉条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该标准规范了筠连粉条的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品质要求等关键环节,旨在提升筠连粉条的品质和知名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随着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广泛推广,诸多地方特色产品得以保护和传承,筠连粉条,作为四川省筠连县的标志性地理标志产品,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卓越的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确保筠连粉条的品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20年正式发布了《筠连粉条生产加工技术规范》(DB5115/T 53-2020),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筠连粉条的生产加工提供有益参考。

筠连粉条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解读——DB5115/T 53-2020标准剖析,筠连粉条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解读——DB5115/T 53-2020标准剖析,2,标准解读,技术规范,第1张

标准背景

筠连粉条,又称筠连银丝粉,是四川省筠连县的特色传统食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其“色白如银、条细如丝、柔韧可口、久煮不烂”的特点,使其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为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确保筠连粉条的品质,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了《筠连粉条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标准主要内容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筠连粉条的生产加工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以下文件:

  • GB/T 2719 粉条
  • GB 2762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
  • GB 2763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
  • GB 2763 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以下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定:

  • 筠连粉条:指以优质红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经过和面、揉面、压条、晾晒、熟化等工艺制成的细长条状食品。
  • 淀粉:指从红薯中提取的淀粉,其纯度应达到95%以上。

技术要求

1 原料要求

筠连粉条的生产原料应选用优质红薯淀粉,其水分含量、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应符合GB/T 2719的要求。

2 生产加工要求

2.1 和面:将红薯淀粉与适量的水混合均匀,揉成面团。

2.2 揉面:将面团揉至表面光滑,富有弹性。

2.3 压条:将揉好的面团通过压条机压成细长的粉条。

2.4 晾晒:将压好的粉条晾晒至适宜的湿度。

2.5 熟化:将晾晒好的粉条放入沸水中煮熟,使粉条更加柔韧可口。

检验规则

筠连粉条的生产加工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标准执行,并定期进行质量检验。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

1 标志:筠连粉条产品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等。

2 标签:筠连粉条产品的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要求。

3 包装:筠连粉条产品的包装应密封、防潮、防霉变。

4 运输:筠连粉条产品的运输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光直射。

5 储存:筠连粉条产品的储存应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受热。

标准实施与意义

《筠连粉条生产加工技术规范》(DB5115/T 53-2020)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级质量技术部门应加强对筠连粉条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确保标准的贯彻执行。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保护和传承筠连粉条这一传统工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生产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推动筠连粉条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优质的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