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基质块培育水稻毯状秧苗技术规程新标准DB32/T 4962-2024解读与推广

团体标准 601
《DB32/T 4962-2024》标准解读,深入阐述秸秆基质块培育水稻毯状秧苗技术的革新与推广,该规程优化了水稻秧苗培育方法,提高秧苗质量,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水稻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其种植技术的提升显得尤为关键,DB32/T 4962-2024《秸秆基质块培育水稻毯状秧苗技术规程》的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水稻种植技术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规程,探讨其创新亮点、实施关键以及广阔的推广前景。

规程背景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传统的育秧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如秧苗质量参差不齐、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等,DB32/T 4962-2024规程的推出,旨在通过秸秆基质块培育水稻毯状秧苗,提升秧苗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水稻种植技术的持续进步。

规程创新点

本规程具有以下创新亮点:

  1. 秸秆基质的应用:秸秆基质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成本较低的育秧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秧苗的健康生长。
  2. 碟状秧苗的培育:与传统秧苗相比,碟状秧苗根系发达、苗体健壮、适应性更强,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
  3. 技术流程的优化:规程详细规定了秸秆基质块的制备、消毒、播种、覆盖、管理等环节,确保秧苗生长环境的稳定性。

实施要点

  1. 秸秆基质块的制备:选用优质秸秆,经过粉碎、混合、发酵等工序,制备出符合标准的秸秆基质块。
  2. 消毒处理:对秸秆基质块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防止秧苗病害的发生。
  3. 播种与覆盖: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精确播种,覆盖无纺布等材料,保持秧苗生长环境的稳定。
  4. 管理与养护:定期浇水、施肥,保持秧苗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及时防治病虫害。

推广前景

DB32/T 4962-2024规程的实施,具有以下推广前景:

  1. 提高水稻产量:碟状秧苗根系发达、苗体健壮,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
  2. 降低生产成本:秸秆基质块成本低廉,有利于降低水稻种植成本。
  3. 环保效益:秸秆基质块是一种环保、可再生的育秧材料,有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4. 推动农业现代化: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水稻种植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DB32/T 4962-2024《秸秆基质块培育水稻毯状秧苗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水稻种植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应积极推广这一规程,提高水稻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规程的宣传、培训和推广,让更多农民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