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939-2024标准解析,稻羊肥种养循环技术规程推动生态农业绿色发展
DB32/T 4939-2024标准解读,强调生态农场稻—羊—肥种养循环技术规程,推动绿色发展,该规程倡导生态循环农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引领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潮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生态农场“稻—羊—肥”种养循环技术规程》(DB32/T 4939-2024)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生态农业领域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探讨其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规程背景
DB32/T 4939-2024规程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旨在规范生态农场“稻—羊—肥”种养循环技术的实施,旨在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该规程的发布,是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理念的积极响应,也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内生态农场“稻—羊—肥”种养循环技术的应用,涵盖稻谷、羊只和有机肥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全过程。
技术要求
- 稻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确保稻谷产量与品质。
- 羊只养殖:选用适宜的羊种,实施科学饲养管理,保障羊只健康生长。
- 有机肥生产:利用羊粪等有机废弃物,通过堆肥、发酵等工艺,生产优质有机肥。
- 种养循环:将羊粪作为有机肥施用于稻田,实现稻谷、羊只和有机肥的循环利用。
管理制度
- 建立健全生态农场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规程有效实施。
- 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生态种养技能。
- 严格执行规程,确保种养循环技术的规范实施。
规程意义
-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稻—羊—肥”种养循环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有机肥的使用可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B32/T 4939-2024《生态农场“稻—羊—肥”种养循环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规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具体实施措施
- 优化稻田布局:根据规程要求,生态农场应选择适宜的稻田进行种植,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水源条件、排水能力等因素,确保稻田为稻谷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 养殖羊只:规程强调羊只养殖的科学性,包括选用适宜的羊种、合理配置饲料、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通过科学养殖,提高羊只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 加强有机肥生产:生态农场应建立有机肥生产设施,对羊粪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发酵处理,生产优质有机肥。
- 实施种养循环:将有机肥施用于稻田,实现稻谷、羊只和有机肥的循环利用,科学规划施用量和施用时机,避免对稻谷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 强化与培训:生态农场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规程有效实施,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生态种养技能,确保规程的顺利实施。
通过实施DB32/T 4939-2024规程,我们有望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