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规程DB14/T 944-2025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14/T 944-2025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详细解读了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的规程,包括技术要点、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规程旨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为了提升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广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深入解读《DB14/T 944-2025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规程DB14/T 944-2025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规程DB14/T 944-2025深度解析及实践应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4/T 944-2025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规程》概述

《DB14/T 944-2025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规程》是由辽宁省地方标准发布的农业技术规范,旨在规范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旨在提升马铃薯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该规程适用于我国北方马铃薯种植区,涵盖了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播种

  1. 选地: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2. 整地:深翻土地,平整土地,确保土壤墒情适宜。
  3. 播种:采用机械化播种,行距40-50厘米,株距20-25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

施肥

  1. 底肥: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确定。
  2. 追肥: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肥力情况,适时追施氮、磷、钾肥。

灌溉

  1. 滴灌系统:采用膜下滴灌系统,确保水分均匀分布。
  2. 灌溉量:根据马铃薯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确定灌溉量,播种至出苗期,每亩灌溉量为30-40立方米;出苗至开花期,每亩灌溉量为50-60立方米;开花至收获期,每亩灌溉量为70-80立方米。

病虫害防治

  1. 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 病虫害监测:定期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3. 防治方法: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合理使用农药。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 系统设计:滴灌系统设计应合理,确保滴头间距、压力等参数符合规程要求。
  2. 灌溉管理:根据马铃薯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适时调整灌溉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3.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马铃薯长势和肥料利用率,合理施肥。
  4.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采用防治措施,降低农药使用量。
  5. 优质种薯培育: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种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DB14/T 944-2025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规程》为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加强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