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大水面翘嘴鲌养殖技术规程解析与实践探索
《DB36/T 876-2015 绿色食品大水面翘嘴鲌养殖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是一份关于绿色食品翘嘴鲌养殖的技术规程,旨在指导养殖者采用环保、高效的方法进行翘嘴鲌养殖,该规程详细解读了养殖技术要点,并提供了实际应用案例,以促进绿色食品翘嘴鲌的可持续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绿色食品在市场上日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在我国众多水产品中,翘嘴鲌以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备受消费者的喜爱,为了规范大水面翘嘴鲌的养殖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正式发布了DB36/T 876-2015《绿色食品大水面翘嘴鲌养殖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养殖实践中的应用。
DB36/T 876-2015规程概述
DB36/T 876-2015《绿色食品大水面翘嘴鲌养殖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绿色食品大水面翘嘴鲌养殖的技术规范,该规程以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为基准,对翘嘴鲌的养殖环境、种苗选择、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规定,旨在确保翘嘴鲌养殖过程的绿色、健康、可持续。
规程主要内容解读
养殖环境
规程要求养殖环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水源清澈,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 养殖场地远离工业污染源,无农药、化肥等残留;
- 养殖区域水温适宜,pH值在6.5-8.5之间;
- 养殖区域底质稳定,无有害物质。
种苗选择
规程规定,翘嘴鲌种苗应选择健康、无病害、生长良好的优质种苗,种苗来源应满足以下条件:
- 种苗来源地应具备良好的养殖环境;
- 种苗生产过程应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 种苗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饲养管理
规程对饲养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 科学投喂,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 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整养殖密度;
- 加强病害防治,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 保持养殖区域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
病害防治
规程强调,病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
- 加强种苗检疫,确保无病害传播;
- 定期对养殖区域进行消毒,降低病原微生物数量;
- 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残留;
- 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
规程在养殖实践中的应用
提高养殖效益
遵循DB36/T 876-2015规程,养殖户可以科学养殖,提高翘嘴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保障产品质量
通过严格执行规程,养殖户可以确保翘嘴鲌的品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促进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翘嘴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DB36/T 876-2015《绿色食品大水面翘嘴鲌养殖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翘嘴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养殖户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规程,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