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335-2004标准指导下的信毛尖茶品质鉴定与传承发展研究

团体标准 602
DB41/T 335-2004标准规范了信毛尖茶的品质鉴定,强调其独特的地理标志和传统工艺,旨在传承和发展这一特色茶叶,确保其品质和特色得以延续。

信毛尖茶,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绿茶皇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严格的品质把控,使得信毛尖茶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中独树一帜,本文将围绕DB41/T 335-2004标准,对信毛尖茶的品质鉴定与传承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DB41/T 335-2004标准指导下的信毛尖茶品质鉴定与传承发展研究,DB41/T 335-2004标准指导下的信毛尖茶品质鉴定与传承发展研究,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标准,地理标志,第1张

DB41/T 335-2004标准概述

DB41/T 335-2004是河南省制定的地方标准,它详细规定了信毛尖茶的术语与定义、分类、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包装、标识、运输及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该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信毛尖茶的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流程,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信毛尖茶的市场竞争力。

信毛尖茶的品质鉴定

感官品质鉴定

信毛尖茶的感官品质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外形:信毛尖茶外形匀长挺直,色泽嫩绿,满披白毫,呈现出独特的“银钩鱼线”状。
  2. 香气:香气鲜爽,具有信毛尖茶特有的“信毛尖香”。
  3. 滋味:滋味鲜爽回甘,独具“信毛尖味”。
  4. 汤色:汤色清澈明亮,呈杏黄色。

理化指标鉴定

信毛尖茶的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水分、灰分、氨基酸等:

  1. 水分: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0%以下。
  2. 灰分:灰分含量应控制在6.0%以下。
  3. 茶多酚:茶多酚含量应控制在18.0%以上。
  4. 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应控制在3.0%以上。
  5. 咖啡碱:咖啡碱含量应控制在2.5%以上。

卫生指标鉴定

信毛尖茶的卫生指标主要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1. 重金属: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农药残留:农药残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信毛尖茶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传统工艺

信毛尖茶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独特的“信毛尖炒制法”是保证其品质的关键,传承传统工艺,提升制茶技艺,对于维护信毛尖茶的品质至关重要。

提高种植技术

信毛尖茶的品质与原料紧密相关,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改良土壤、科学施肥、合理修剪等措施,提高信毛尖茶的种植技术,是确保茶叶品质的基础。

拓展市场渠道

随着消费者对信毛尖茶认知度的提升,拓展市场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是推动信毛尖茶产业发展的关键。

加强品牌建设

作为河南省的地理标志产品,加强信毛尖茶的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在DB41/T 335-2004标准的指导下,信毛尖茶的品质鉴定与传承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不断提升茶叶品质,传承传统工艺,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建设,信毛尖茶必将在未来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