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50/022-2014标准解析,火锅底料食品安全新里程
DBS50/022-2014火锅底料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发布,标志着火锅行业食品安全新篇章,标准细化了原料要求、生产过程、包装标签等,确保火锅底料安全、健康,此举将有效提升火锅行业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火锅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餐饮方式,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火锅底料作为火锅的灵魂,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为了规范火锅底料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我国于2014年正式发布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火锅底料》(DBS50/022-2014),本文将对此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广大消费者和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S50/022-2014标准概述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火锅底料》(DBS50/022-2014)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火锅底料的地方标准,由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自201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旨在规范火锅底料的生产、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确保火锅底料的质量安全。
DBS50/022-2014标准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调味品、食品添加剂、食用香辛料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火锅底料。
技术要求
- 感官指标:火锅底料应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泽、香气、滋味和口感,无异味、异物、酸败、霉变等现象。
- 理化指标:火锅底料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并符合以下指标要求:
- 水分含量:≤60.0%
- 盐分含量:≤8.0%
- 酸度(以乳酸计):≤0.5%
- 氨基酸态氮:≤0.3%
- 水解蛋白氮:≤1.0%
- 脂肪酸值:≤6.0%
- 霉菌总数:≤100CFU/g
- 大肠菌群:≤10CFU/g
- 金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
- 包装:火锅底料应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应密封、防潮、防污染。
- :标签应清晰、醒目,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规格、净含量、生产者名称和地址、成分表、营养标签、食品安全标准编号等。
- 储存:火锅底料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光直射、高温、潮湿和有害气体的影响。
- 运输:火锅底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挤压、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DBS50/022-2014标准的意义
保障消费者健康
DBS50/022-2014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规范火锅底料市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促进火锅产业健康发展
该标准对火锅底料的生产、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助于提高火锅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火锅产业的健康发展。
引导企业加强自律
DBS50/022-2014标准的实施,促使火锅底料企业加强自律,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火锅底料》(DBS50/022-2014)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火锅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消费者和生产者应充分了解和遵守该标准,共同维护火锅底料市场的良好秩序,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对火锅底料市场的监管,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火锅底料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火锅底料产品,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火锅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