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2201-2024标准解析,引领菌草食用菌培养料技术新潮流

团体标准 601
DB35/T 2201-2024标准解读,标志着菌草制作食用菌培养料技术规范进入新篇章,该标准详细阐述了菌草的种植、加工、处理以及食用菌培养料的生产技术,旨在提高菌草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势头正日益强劲,菌草,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已成为食用菌培养料生产的重要原料,为了规范菌草制作食用菌培养料的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我国正式发布了DB35/T 2201-2024《菌草制作食用菌培养料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旨在为菌草食用菌培养料的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5/T 2201-2024标准解析,引领菌草食用菌培养料技术新潮流,DB35/T 2201-2024标准解析,引领菌草食用菌培养料技术新潮流,2,标准解读,现代化,第1张

标准背景

菌草,作为一种新型植物资源,以其生长迅速、产量高、适应性强、生物量大、再生能力卓越等特点,在食用菌培养料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菌草制作食用菌培养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传统培养料资源的短缺问题,还能提高菌草的利用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B35/T 2201-2024标准的制定,正是为了规范菌草制作食用菌培养料的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菌草制作食用菌培养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以菌草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发酵、灭菌等工艺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

技术要求

  1. 菌草原料:应选用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无污染的菌草,如玉米秸秆、麦草、稻草等。
  2. 粉碎要求:菌草原料应粉碎至直径小于或等于10毫米。
  3. 发酵要求:菌草原料在发酵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50℃-60℃,发酵时间不少于7天。
  4. 灭菌要求:发酵后的菌草培养料应进行高温灭菌,灭菌温度应控制在121℃-126℃,灭菌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 质量要求:菌草食用菌培养料应满足以下质量指标:
    • 水分含量:≤30%
    • 粗蛋白含量:≥2.0%
    • 粗纤维含量:≤20%
    • 粗灰分含量:≤5%
    • 水解氮含量:≥0.5%

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菌草食用菌培养料的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水解氮含量等指标的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 检验规则:菌草食用菌培养料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2. 标志:菌草食用菌培养料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生产单位等。
  3. 包装:菌草食用菌培养料应采用防潮、防霉、密封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4. 运输:菌草食用菌培养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防止受潮、污染。
  5. 贮存:菌草食用菌培养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库房内,避免受潮、污染。

DB35/T 2201-2024《菌草制作食用菌培养料技术规范》的发布,为菌草食用菌培养料的生产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菌草食用菌培养料的质量,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菌草种植户和食用菌生产企业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菌草资源的利用效率,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