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739-2023深度解析,规模鸭场建设规范推动行业升级
《DB51/T 1739-2023 规模鸭场建设规范》发布,引领行业迈入新阶段,规范从选址、建设到管理,全面升级,保障鸭场高效、环保运营,推动鸭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鸭业作为这一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规范规模鸭场建设,提升鸭业生产水平,保障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推动鸭业的可持续发展,湖北省地方标准《规模鸭场建设规范》(DB51/T 1739-2023)近日正式对外发布,本文将深入剖析该标准,探讨其对规模鸭场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规模鸭场建设规范》(DB51/T 1739-2023)是由湖北省畜牧兽医局牵头编制,并经湖北省市场管理局批准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规模鸭场建设的总体要求、选址规划、建筑设计、设施设备、环境控制、卫生防疫、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指导规模鸭场实现科学、规范、高效的建设,从而提升鸭业整体发展水平。
标准主要内容
总体要求
标准强调规模鸭场建设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环保、安全可靠的原则,确保鸭场在生产、生活、管理、防疫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选址与规划
标准规定规模鸭场选址需充分考虑水源、交通、环境等因素,确保场区周边环境适宜,交通便利,鸭场规划应合理布局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防疫区等,实现分区管理。
建筑设计
标准对鸭场建筑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鸭舍、仓库、办公室、宿舍等建筑物的布局、结构、材料、通风、采光等方面,鸭舍设计应充分考虑鸭只生长习性,确保鸭只生活舒适,提高生产效益。
设施设备
标准对鸭场设施设备提出了要求,包括饲料加工、储存、饮水供应、处理、通风换气、供暖制冷等设施设备,要求设施设备选型合理,性能稳定,满足生产需求。
环境控制
标准强调规模鸭场应加强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方面,通过合理调控,确保鸭只生长环境适宜,提高生产性能。
卫生防疫
标准对规模鸭场卫生防疫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防疫制度、消毒制度、疫告制度等,要求鸭场建立健全卫生防疫体系,确保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
废弃物处理
标准对规模鸭场废弃物处理提出了要求,包括污水、病死鸭等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等,要求鸭场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标准实施意义
DB51/T 1739-2023《规模鸭场建设规范》的实施,对规模鸭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规范规模鸭场建设,提高鸭业生产水平,标准对鸭场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规模鸭场按照规范进行建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保障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标准强调卫生防疫和废弃物处理,有助于减少疾病传播,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保障产品质量。
-
促进鸭业可持续发展,标准注重环保,要求规模鸭场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推动鸭业可持续发展。
-
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标准对规模鸭场建设提出了全面要求,有助于推动鸭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DB51/T 1739-2023《规模鸭场建设规范》的发布和实施,为我国规模鸭场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对推动鸭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企业和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鸭业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