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151-2019标准解析,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规范引领食品安全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2
《DB36/T 1151-2019》规范解读,聚焦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该标准从组织管理、风险防控、过程控制等方面,为食品安全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食品安全问题愈发突出,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城市建设,2019年,正式发布了DB36/T 1151-2019《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规范》,旨在规范食品安全城市建设,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实施意义及具体措施。

DB36/T 1151-2019标准解析,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规范引领食品安全新篇章,DB36/T 1151-2019标准解析,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规范引领食品安全新篇章,食品安全,产业健康发展,食品安全标准,第1张

DB36/T 1151-2019规范的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

本规范明确了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包括: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等。

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规范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包括: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部门、食品安全监测机构等,规范明确了食品安全部门的职责,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等。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规范要求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包括: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等。

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规范要求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包括:加强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食品安全技术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

食品安全氛围营造

规范要求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包括: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强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等。

实施DB36/T 1151-2019规范的意义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实施本规范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促进食品安全产业发展

规范有助于推动食品安全产业健康发展,提高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增强我国食品安全产业的竞争力。

优化城市环境

食品安全城市建设有助于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具体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城市建设,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食品安全工作。

完善法规制度

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食品安全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效能。

强化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

提升保障能力

加强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食品安全技术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强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DB36/T 1151-2019《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促进食品安全产业发展、优化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规范要求,共同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